閱讀下面作品, 完成16-19題。
山湖琴韻
①常熟有山,有湖。山是虞山,湖是尚湖。站在虞山上看尚湖,湖岸逶迤,湖波清亮,湖中倒映著藍天白云。有飛禽從湖上飛過,如點點音符在湖天之間飄動。坐在湖畔看虞山,一脈青影,在云天間起伏, 山雖不高,卻使這江南水鄉的地平線變得和湖岸一樣柔曼曲折。虞山投影在湖波中, 晃動著一片墨綠的光影,使原本清澈的湖水顯得深不可測。
②曾經有一位智者在這里垂釣, 尚湖因此得名。智者是傳說中三千年前的姜尚,也就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遠古時代的姜子牙是否在這里隱居釣魚,現代人無法考證。對這樣的傳說,我寧信其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能將姜子牙飄然不群的身影和這樣秀美的湖山疊映,可以讓現代人的想象之翼直飛九天云霄。腦海中出現姜子牙垂釣的形象時,耳畔有一縷清音飄過。那是古琴的韻律,是激越靈動的《流水》,是清靜悠揚的《平沙落雁》,是深情縹緲的《憶故人》。姜子牙的時代,古琴大概已經有了雛形,像他這樣深諳文韜武略的智者,應該會彈琴。也許那時沒有這些曲子,但一定有其他更清幽淡遠的韻律。姜子牙垂釣時,耳畔應有琴聲。
③如果說,三千年前姜太公的傳說太古遠,無法考證,那么,一千五百年之后, 常熟的另一位先賢,就在這里留下了清晰的腳印。他是孔子的弟子言偃。據說,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言偃是唯一的江南人。他早年在魯國做官, 中年在中原弘儒傳道, 晚年回到故鄉,在虞山腳下躬耕講學,傳播禮樂。聽言偃講學的人, 來自四面八方, 尚湖側畔的言子講堂, 是當時人們心目中江南的最高學府,然而要聽一次言子的講學,并不容易。歸隱故里的言偃,應是歷盡了人世滄桑,他喜歡一個人看山賞水,撫琴獨吟,沉醉在虞山與尚湖之間。湖山如有記憶,應記得這位哲人飄然的身影,也應記得湖山間的古調琴韻。
④在尚湖畔散步時,我還會想起唐代書法家張旭,常熟是他長期生活的地方。這位“草圣”,常常醉酒而書,手中的毛筆如有神助,把漢字寫成了前無古人的藝術品。我年輕時曾迷戀過張旭書法,看他的《千字文》《古詩四帖》《心經碑》和《肚痛帖》, 覺得是神人之作,筆墨線條在變化無窮中揮灑出酣暢淋漓的氣韻,那種天馬行空般狂放不羈的風格,今人難以摹仿。張旭的草書,像什么?像風中行云,像山間奔泉,像急風暴雨在天地間喧嘩……我一直無法用恰當的文字形容,直到在常熟聽古琴時,才恍然有所悟:他的草書中,有古琴的神韻。我不知道張旭當年是否喜歡彈古琴,然而他的筆墨和古琴的韻律,似有一種無法用言語道明的內在契合。
⑤說到張旭, 當然還會想到元代大畫家黃公望。黃公望也是常熟人,他的水墨山水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峰。傳說黃公望善彈古琴,作畫前,常常先面對湖山撫琴歌吟,彈到動情處,棄琴執墨,揮毫成畫, 山水煙霞,滿紙生輝。黃公望繪畫所用顏料, 多用虞山石研磨而成。黃公望的山水畫中,不僅有虞山尚湖的絢爛靈秀,也有斑斕起伏的琴韻。
⑥在虞山和尚湖之間處處聯想到古琴, 并不是牽強附會。在明代, 這里出現了一位古琴高手,名叫嚴天池,他創立了虞山琴派,將中國的古琴藝術提升到一個新高度,虞山琴派的影響輻射全國,甚至波及海外。常熟,成為中國古琴藝術史上的一個制高點。嚴天池出身名門,父親是當朝重臣。但這位“高干子弟”不愛當官, 只喜歡彈琴讀書。他一生為古琴做了影響深遠的幾件大事:組織“琴川社”,創立了虞山琴派;編定《松弦館琴譜》。“輕微淡遠”“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被譽為“古音正宗”,嚴天池因對古琴藝術的開拓和貢獻,被比作“古文中之韓昌黎、岐黃中之張仲景”。在嚴天池之后,虞山琴派一直在常熟綿延不斷。明末清初這里又出現民間古琴大師徐青山, 當時少有人可以與之比肩。而到現代,又誕生了學者型的古琴高手吳景略,使虞山琴派峰回路轉,衍生出一片清新氣象。
⑦我在常熟兩次參觀“虞山派古琴藝術館”,本以為能在這里看到嚴天池撫摸過的古琴,但是沒有。館中只有圖片和文字,沒有和嚴天池有關的實物。然而,這里處處回蕩著清雅的琴聲,如低吟,如傾訴,撥人心弦,把聽者引入幽遠的遐想。在琴聲中, 我想起了嚴天池的一些軼事。嚴天池不喜歡做官,但中年之后到福建邵武做過知府,上任前,他到當地的城隍廟里發誓:“必不攜邵武一錢歸!”為官三年,潔身自好,絕不收受賄賂。三年后,嚴天池辭官回家,船出城門時,他把積攢的薪俸銀子悉數交給了送行者, 當地人不受,他說:“我來的時候向城隍神發過誓,絕不帶邵武一錢歸,這些銀子, 留下來修治橋梁吧!”嚴天池的清廉正直和散淡超然, 多少和他對古琴的癡迷有關。
⑧走出古琴館,耳畔琴音飄繞,回望天邊青黛色的虞山,正如一張巨大的古琴,橫臥在江南大地。
(取材于趙麗宏的同名作品)
16. 下列對加點詞語意思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飄然不群的身影 不群:與眾不同
B. 深諳文韜武略的智者 深諳:特別了解
C. 少有人可以與之比肩 比肩:地位相當
D. 衍生出一片清新氣象 衍生:分化,派生
17. 下列對作品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首段先從山的角度寫湖,再從湖的角度寫山,表現出山光與湖色互映相成之美。
B. 言偃、張旭、黃公望都曾生活在常熟,他們的講學或創作都受到了古琴的影響。
C. 嚴天池辭官后不帶邵武一錢歸,源于他對琴曲的癡迷超過了對物質財富的追求。
D. 文章生動敘寫了常熟的典型文化樣式,表達了對傳統文化走向衰落的遺憾之情。
18. 文章題目有哪些含義? 請圍繞“韻”字簡要回答。(6分)
19. 文章結尾頗具特色,請賞析其妙處。(6分)
16.(3分)D 17.(3分)A
18.(6分)答案要點:
①常熟山湖秀美,擁有獨特的江南韻致,山湖間似有古調琴韻。
②輕微淡遠、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為古琴正宗,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③先賢大家或藝術上激揚灑脫,或精神上散淡超拔,與古琴神韻契合。
【評分說明】一點2分。
19. (6分)答案要點:
①將虞山比作古琴,生動地寫出常熟一地與古琴相合的人文精神已融入山水,并深深地滋養著江南大地。②與上文“我”參觀“虞山派古琴藝術館”,想看嚴天池撫摸過的古琴而未得,卻覺得“這里處處回蕩著清雅的琴聲”相呼應;照應首段“有飛禽從湖上飛過,如點點音符在湖天之間飄動”,點出虞山尚湖之間飄蕩的琴韻從何而來;照應標題,說明常熟自然的山湖與人文的琴韻相融相合,構思精巧,環環相扣。③以此結尾,余韻悠長。
【評分說明】①2分;②答出任意一點2分,任意兩點3分。③1分。
標簽: 江南學府 言子講學 虞山琴韻 吳景略 虞山派古琴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