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 yue ru ge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凝心感知一切存在,聚愛融化世間冰點。無論波瀾壯闊,亦或風輕云淡,自信不可阻擋,穿透人生百味……
秋夜彈《秋風詞》有感
梅文冰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的消逝了,在這段時間的古琴學習中,經過素素老師的悉心教導,我也有了一點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寫一下此時的感想。
月色滿軒白,琴聲亦夜闌;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隨自愛,今人多不彈;為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古琴雖然只有七弦13徽,隨著不同的指法和技巧,也能彈出宏實寬潤、渾厚有力、高亢激昂的樂曲,安靜悠遠的琴音探索到微妙的內心世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彈起古琴,靈魂遠離塵世間的紛紛擾擾,喧鬧喧囂。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優美的古詩詞配上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的古琴,別有一番韻味。秋季靜謐的夜里,盛著月色,在桂花樹下,靜靜的彈奏一曲《秋風詞》,混亂的思緒漸漸散開,躁動不安的心慢慢平靜下來,凌清秋風,皎潔明月,配著琴音,左右手交替,勾、挑,退復、進復,淖、注,回環往復,人琴合一,曲調凄婉,曲意纏綿。
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看著樹上調零的落葉,思念涌上心頭,此時此景,讓人悲傷和無奈,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也無止境,是啊,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然而,秋夜如水,月白如玉,想起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楚江秋老,雁落平沙
齊齊
在古琴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半首平沙走天下”,這樣的言論不覺讓人感慨,平沙落雁到底是怎樣的曲子呢?學半首就能夠走遍天下,著實吊足了我們這些初學者的胃口令大家滿心期待。終于,初學的曲子學完了,我們慢慢走向了中級曲子,開始學習了這一首傳奇的《平沙落雁》。學習一首曲子之前先要了解這首曲子,先要斷其帶理解曲子發生的時代以及創作的背景。《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子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作為彈奏者的我,開頭泛音起,把我帶到一片寧靜的沙灘上,斜陽慢慢,坐在沙灘的石頭上,抬頭仰望藍天。右手托七弦,綽上七徽,吟,退七六,吟,復七徽,吟;這里的吟均為三下!最重要的是要用上氣息,讓氣息上行下行再上行。也就是老師說的用氣息來彈琴,這里也學會了如何運用氣息。氣息慢慢如同微風拂過水面蕩起連連波紋,云朵也隨著秋風慢慢散開慢慢變淡慢慢消失。似乎有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意象。
此時天空中飛來一隊南歸的大雁,上下飛舞盤旋,也就是琴曲中相似的三小段,他們整體結構一致,中間卻有一些音調指法不同,比如后兩段都分別加了撮的指法,加強了情感的輸出。當我們運指到二弦的九徽上七六,一指控兩弦,順氣息下注到一弦的九徽,這個聲音模仿大雁的哀鳴,聲音低沉悲涼,節奏緩慢神情躊躇全在彈奏中表達出來。緊接著四根琴弦的伏指法,如大雁相互拍打著翅膀慢慢盤旋低飛,又如低到拍打著水面,突然被驚到又緩緩飛起的場景。名指十徽在六弦上一直上綽到六四,大雁從遠處慢慢的滑下來滑下來,五六弦的一指控兩弦,在八徽半的位置上下左右運指,是大雁在找合適的角落位置徘徊徘徊,最后選擇了一個降落點,平穩的降落在沙灘上和同伴享受夕陽靜謐時光。
這首琴曲是描寫大自然的美好時光,它生動地捕捉了大雁平穩的落到沙灘上的時刻,如同相機一樣,按下快門鍵,把靜美的一刻展現在聽者的耳朵里,腦海里,心里。演奏者的心里也要足夠的平靜,才能夠享受琴曲中所要表達的精神世界,這場斜陽下美好的光景,自娛自樂的心情以及對平淡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