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在我國歷史悠久,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幾乎和中華文明一樣的長久。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給予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也是“琴棋書畫”中四藝之首,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直至現在,古琴已成為東方文化的象征。歷代的著名演奏家,也是文化名人,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
學古琴的好處
早有歷史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一度盛興于民間,深得人們喜愛,用以抒情詠懷。如《書經》所說,“搏拊琴瑟以詠”,《詩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唐代文人劉禹錫的《陋室銘》為大多數人所熟悉,“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種淡泊名利,只掙德行的境界亦被人稱頌。
學古琴最大的好處是修身養性,撫琴時要求氣定神閑,坐姿、手勢等舉止中正平和、優雅含蓄。因而長期撫琴可以達到內外兼修,提升自身氣質的目的。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貴、悠遠沉靜,可以使彈琴者遠離浮躁和喧囂,回歸無上自然,心靈清凈無染。又有古語說“靜可生慧”,因而內在的修為、悟性和智慧都隨之增長。
學古琴也可以了解歷史文化,古典詩詞、歷史典故中不乏古琴身影,如同水墨畫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無限情懷,言無盡而意無窮。
除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之外,現代人學習古琴也練得一技之長,幫助自己提升氣質的同時,如果也喜歡為人師,做古琴老師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沒有一定的修養和閱歷,彈琴者不能彈出動人的琴曲,聽琴者也不能感受琴曲的感情。于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伯牙與子期以琴成知音,而嵇康,使廣陵散成為絕響。
而學習古琴的壞處大概就是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持,學古琴多少錢一節課呢?一對多一般180元以上,一般要學10期或12期,水平高的老師要300以上,還是看老師資質和水平。并且練琴如果過度,可能會起泡,時間久了會長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