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遺音,曠代之寶——古琴

        作者:網絡
        左側寬880
        左側寬880

        “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

        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始終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也許與它被封為樂器之中的皇后有關。影視劇、電影、小說等等多種文學作品中,尤其是以古代為背景的作品中,琴簡直無處不在。如2010年發行的游戲《古劍奇譚》中鳳來琴化身的太子長琴,又如最近很火爆的網劇《陳情令》中藍忘機的忘機琴。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琴。

        關于古琴的一些知識_有關古琴的典故_有關古琴

        一.古琴的歷史

        《新論·琴道》中曾記載:“昔神農氏繼宓義而王天下,亦上觀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琴自伏羲時代出現,一經面世便成為樂器之最,除了因為其音色厚重溫潤,更因為它是天地和諧、人神德行的人間代表。

        古琴發展至今,歷經四千多年的變革。在中國歷史記載中,琴有記載最早是在《詩經》之中,如《詩經·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與琴出現的意義相符,是人民生活和樂幸福的代表。琴的實質性出現是在戰國時期,也就是高漸離所擊的樂器——筑。在東漢《釋名》中記載,“筑,以竹鼓之也,如箏,細項?!笨梢?,筑與箏是差不多的,區別在于前者是打弦,后者以手指彈弦,后來都演變為瑟的形狀。

        而變為瑟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與琴相關的記載,直至后來隨著唐代天寶樂以一種新樂器的形式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捌湎沂亩O柱,足正倍七聲”,可知此時的琴是十四弦十四柱,此后再度沉寂了一段時間,到了明朝時才再次出現直至今。

        古琴在中國古代的諸多樂器中,可以說地位一直很高,從最早上古時期的五弦琴作為王權至高的代表,到后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成為君子的象征,再到漢時樂器形制革故鼎新開始形成真正的古琴文化,南北朝時期從樂器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它是真正的國民樂器,是當之無愧的皇后。

        古音的聲音之所以松沉低緩、寧靜悠遠,與琴器的構造有關。七弦琴的構造是以絲附木上,中間無品無柱,長弦震動,琴體發音,因此聲音低緩而悠長,音量很小。音聲低緩故有古遠之意,音量低微則有靜逸之美。古琴正是以其“古音”和“精美”為特色的。又因為琴音較小,其精微處必須靜下心來細細聽、細細品,使我們不得不息下躁動的妄心,去體味那清凈本來的真心。

        關于古琴的一些知識_有關古琴_有關古琴的典故

        二.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年初愛奇藝的一檔國風綜藝節目中,古琴從民族樂器、古典樂器等小眾范圍中重新回到大眾視野。聽慣了其他樂器的或清澈、或靈動,古琴的聲音松沉低緩、沉靜曠遠,細細品味有“恍若隔世”的意境,難怪琴音被稱之為“遺世之響”。

        古琴,自古就被賦予了豐富的、高大上的文化意象:古琴“非同凡響”,不同于其他任何樂器,它是上古時代圣王明君所創制;古琴也不似其他樂器那樣是用來娛樂的,而是用作“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古琴的形制中蘊涵著天地宇宙的道理,故可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

        古琴文化厚重深遠,中華琴學于傳統文化中向來稱作“琴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但凡被賦予“道”之一字的,皆是超凡脫俗之輩。琴,是作為載道之器出現的,是中華文化禮樂之道,以道德為體,技藝為用,僅是流于技藝者便不足配以道。在現今喧囂煩鬧的世界里,“清、微、澹、遠”的鼓琴之道,能夠起到調整人們身心舒適的有益作用,并進一步使人深刻體會、引領人追求向往道、儒、佛諸家絕塵出世的境界與貞靜宏遠的聲韻追求。

        古琴是“賢人君子”之器,而非演藝樂器。

        琴音遙遠傳來,有一種萬事離心、身心俱息的感覺,仿佛使人回到了洪荒歲月、太古時代。琴音松沉低緩,斷斷續續、飄飄渺渺,若有似無,令人于沉靜之中進入忘我之境。這種神秘古遠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唯有古琴可以帶來。

        關于古琴的一些知識_有關古琴的典故_有關古琴

        三.琴與曲

        彈琴聽琴皆能涵養性靈、提升修養,因此古琴也就成為士君子修養之物。晉時嵇康《琴賦》盛贊“眾器之中,琴德最優”,謂古琴“性潔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故以琴為最、為畢生追求目標的人不知凡幾。在這之中,有數位大家將古琴之音繪制成譜,流芳千古。

        現代人最微耳熟能詳的琴師應當就是刺秦的高漸離,高漸離擊筑、“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繼的以報國為畢生志愿。與他同時期的還有一位大名士,他就是創作了《陽春白雪》、《玄默》等名曲的師曠;還有那位被后世所傳頌的知己——以一曲《高山流水》流芳百世的俞伯牙。先秦時期仿佛一場不應存在的夢境,這個時代誕生了太多驚才絕艷的俊杰,他們的作品被細細品味,他們的事跡口口相傳。

        除了琴師、琴譜外,一把好琴更加可遇而不可求。在中國歷史上有十數把名琴。周代的號鐘音質洪亮,彈奏時凄切悲涼,傳曾為俞伯牙所彈奏;春秋時期名琴繞梁,從今日我們常用的“余音繞梁”一詞便可知它的知名度,彈奏起來余音不絕,可惜最后被鐵如意錘碎琴身,從此絕響。西漢時司馬相如所彈之琴“綠綺”,因其琴藝精湛,綠綺音色絕倫,故聲名大噪,綠綺也成為了古琴的代稱。

        到了唐代時,制琴技藝達到一個頂峰,諸多流傳至現世的名琴都來自這個時期。春雷、九霄環佩、大圣遺音、獨幽等等,聲色獨特,富有韻味,皆為不可多得的名品。

        關于古琴的一些知識_有關古琴_有關古琴的典故

        四.總結

        “牡丹花下誰死,芭蕉一點誰愁。誰云芍藥無格,誰很海棠無香?紅塵絕艷三千,弱水一瓢誰飲?”作為古樂器中的皇后,琴,慵懶散漫,不疾不徐,大廈傾前而面不改色。它是這世間的風雅客,是詩友,是酒友,是仙友,山水文士之友,也是楚樓紅袖懷中之友。它是載道之器,是奏響太古遺音的曠代之寶。

        千家寥落獨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閱興亡?!巍ぬK軾

        參考書籍:

        [1]林谷芳:《宛然如真——樂器的生命性》,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2]《華樂大典》,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3]老桐:《古琴之道》,九州出版社,2018

        [4]《民族樂器史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6

        [5]林謙三:《東亞樂器考》,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標簽: 樂器 古琴 細細 技藝 君子

        左側寬880
        左側寬880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