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琴曲精講》最新一期的節目,我們邀請了沈陽音樂學院古琴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朱默涵老師,她將帶領大家從科學的歷史觀及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等角度,探討川派古琴藝術的流變方式。
川派古琴藝術,與其他流派一樣,屬于地域文化。眾所周知,川派古琴藝術始于清代咸豐年間。四川青城山一位名叫張孔山的道士精通琴技,數年間他將他的琴藝傳授給了顧玉成、葉介福等弟子。
隨著時間推移,川派古琴藝術經過不斷發展,在歷經幾代家學傳承和琴社傳播后,越來越多的琴人開始學習川派古琴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顧氏的幾代琴人以及當代的“曾家”,都對川派古琴藝術的傳播做出了卓越貢獻。
歲月的積淀使得川派古琴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唐書《樂志》中記載:“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趮(通“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也...”
不難看出,相比“吳聲”,“蜀聲”更迅速急切、熱烈奔放。而川派的代表人物及著名文獻琴譜,如《天聞閣琴譜》《沙堰琴編》和《百瓶齋琴譜》等,都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之一,深深影響著后世的琴人。
下周《流派琴曲精講》欄目將為大家帶來川派經典曲目——《鷗鷺忘機》的第一課精彩講解,敬請期待吧~
下載國琴網APP查看完整課程
版權聲明:本站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僅供演示用,請勿用于商業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