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學古琴——為傳承與推廣古琴藝術,并應廣大琴友要求,其鳴琴館(原漁歌樂社)將于2016年12月16-18日三天舉辦第十七期“成人公益古琴入門強化培訓班”。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更是修身養性的“道器”,也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的一種樂器。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符號,凝聚傳統人文精神,契入中國文化風骨。被歷代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自古是許多文人雅士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泠泠七弦,靜聽松風)
古琴融合了中國幾千年儒釋道文化的精粹,寧靜而高遠,淡雅而悠緩,是現代人繁忙生活中的心靈伴侶。工作之余,撫琴一曲,凝思聚神、既鍛煉手和腦的協調能力,又能豐富創造力和想象力;更能讓我們提升人文化素養及生命價值,體驗一種寧靜、自在、修行、優雅的生活方式。經由它,我們最終達成生命的圓滿。
自秦漢以來,帝王將相、圣賢士夫,幾乎無不鼓琴,所謂“士無故不撤琴瑟”;數千年來古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成為文人雅士的必修樂器,孔子、蔡邕、嵇康、蘇軾、李清照等都以彈琴著稱。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歷代文人雅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
(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其音色深沉而含蓄,古樸而典雅,寧靜而高遠,淡雅而悠緩,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
一聲散音,澹若洞泉,雪其躁氣,釋其競心!
一聲泛音,至清至潔,掃盡炎熱,飄然欲仙!
一聲按音,寧靜致遠,心無掛礙,指有余閑!
而今,古琴則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亦是個人身份、學識與修養的象征,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之上。
撫琴之路,是一條自我生命展開的道路,讓我們回歸身體的松靜自然,回歸內心的清凈覺照,與天地萬象相交游,與自然之氣相往來。
熙熙攘攘,世事紛繁,今日讓我心多煩擾,何以身心愜意?放下塵世的包袱,打開心靈的枷鎖,勇敢的活出真自我,三日學琴,不為他人,只為悅己。
12月16--18號,不見不散!
其鳴琴館的古琴公益培訓由魚臺音協主席劉琪老師領銜主講,另有兩名助教老師。
(老師撫琴像)
劉琪老師,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九三學社社員,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樂器考級考官、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之星、濟寧市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魚臺縣音樂家協會主席。劉老師音樂理論功底深厚,且能熟練演奏鋼琴、古琴、吉他、竹笛、長笛、葫蘆絲、巴烏、陶笛、塤、簫等多種樂器,尤愛古琴,并善斫琴!并成功舉辦過多場個人樂器獨奏音樂會。劉老師是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對音樂有著執著的追求,在教學上耐心細致,認真負責。近幾年為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古琴,曾多次在深圳、海門、濟南、青島、煙臺、萊蕪、泰安、滕州、濟寧等地開展古琴公益講堂,深受廣大學員的喜愛與好評!
(培訓期間如有其它樂器愛好的也可嘗試學習,但須以古琴為主。)
(其鳴琴館)
其鳴琴館的古琴課程不僅是一門技藝課,更是一門情操、氣質、心靈的修養課。在這里學員不僅能系統專業地學習古琴的基礎知識、掌握彈奏技巧,提升個人的藝術涵養。更能通過對古琴的學習修身養性、陶冶心智,體驗一種可以讓我們靜心修行的優雅生活方式。
(其鳴琴室)
課程內容:
1、了解古琴的歷史及文化
2、認識古琴的構造特點
3、樂理知識啟蒙
4、演奏技法的講解
5、曲目的練習
6、考級曲目輔導
7、古琴的斫制、鑒賞、挑選與保養
(室靜蘭香)
教學特色:
冬暖夏涼教室,環境優雅,小班制教學,免費提供琴桌、教材、學習用琴等。輔以品茶賞花,字畫賞析。
后續微信群內實時互動學習,老師答疑解惑,定期線下雅集同修練習分享,適時組織游學活動。
招生對象:
崇尚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熱愛古琴藝術的成人朋友。有無音樂基礎、有無簡譜、五線譜知識皆可學習,惟需要的是對古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心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招生要求:條件限制,限招10人;為保證教學質量,學員須全程參加,中間不得缺席。
溫馨提示:請留指甲。
開課時間:計劃每個月一期(周五、周六、周日);
近期時間:2016年12月16、17、18日三天;
培訓地點: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金水灣小區東區其鳴琴館
收費標準:免費(外地學員食宿自理,主辦方可幫助聯系食宿)
報名方式:發送郵件至或加微信;請注明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電話。
咨詢電話:劉老師 梁老師
其鳴琴館 敬啟
2016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