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箏教學圈待久了,常會被家長問:“老師,您平時上課用什么箏?” 其實行內人都知道,專業教師選箏的標準,和普通學習者大不相同。對我們而言,一把“御用箏”得像多年搭檔的同事 —— 既能精準體現教師的技法高超,又能在示范時展現曲子的細膩層次,還得經得住每天長時間的高頻使用。
穩定性是第一關。有次帶學生備戰比賽,連續三周每天練幾個小時,教室里那臺某知名品牌的古箏突然“跑音”了 —— 不是弦軸松動,而是面板在持續振動下出現了細微變形。后來換成龍鳳古箏田泉系列專業級9608樸實無華,連續兩個月高強度使用,用音準儀測下來,每根弦的偏差非常的小。?
手感是藏不住的教學工具。教搖指時,學生手腕發力不對,普通古箏可能“悶”過去,田泉系列卻會把那種僵硬感放大 —— 弦的張力設計得很微妙,手腕放松時音色透亮,一旦較勁就會發澀。有個學生總改不了壓弦的毛病,換琴后彈《戰臺風》,搖指段落明顯發“飄”,她自己低頭看了看手腕,突然說:“老師,我好像知道哪里錯了。” 這種能“說話”的手感,比我講十遍理論都管用。?
細節里藏著對教學的理解。比如琴碼高度,田泉系列比國標略低一點點,學生按弦時不用抬高手肘,初學階段不容易養成聳肩的習慣。箏首的弦釘角度也經過調整,換弦時順時針轉半圈就能固定,不像有的琴得來回擰半天 —— 對每天要給十幾個學生調琴的老師來說,這些省時的設計太重要了。?
上個月參加教師交流會,發現小一半的同行在用田泉系列。有位教了三十年的老教師說:“好箏就像好硯臺,不挑墨,還能幫你把字寫得更穩。” 確實,專業教師選箏,不看花哨的裝飾,只認那些能實實在在提升教學效率的細節。畢竟,我們手里的箏,不僅是演奏工具,更是幫學生走好每一步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