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囧途之后,上周我們一家人終于回到了北京,暖暖也正式進入了“收心生活”。
暖暖開學就5年級了,對于小學階段和小升初來說,5、6年級是極其重要的兩年。
所以我不僅給暖暖制定了收心計劃,這幾天自己也在總結在暖暖過去4年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心得,踩過哪些坑,這樣的在后面的兩年中才能有的放矢地調整學習重點,為小升初打好基礎。
還別說,回過頭看看,才發現不少經驗非常值得記錄和分享,所以我也打算把工作中跟不同老師學到的方法,以及我自己的經驗總結一下,給大家一個參考和建議,希望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少走彎路。
今天想先跟大家聊聊孩子的英語學習。
說實話,平常跟大家語文和數學聊得更多一點,因為暖暖英語一直比較“穩”,但對于我見過的“牛娃”來說,并不算突出。
之前的某段時間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們的學習方法過于“穩妥”,所以進步比較慢。
但是到了四年級末,暖暖不管是校內的英語成績,還是校外的英語水平拓展,一下子好像“開竅”了一樣,反而成為了各科里面最閃光的一門,這才讓我覺得,之前堅持的方法真的是對的。
相信大家跟我有一樣的感受,“雙減”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是最大的,校內的內容和難度都降低了,但在考試的時候,綜合要求反而變高了。
其實就我的理解,這樣的調整是把英語從違背生理發展規律的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回歸到語言學習原本的方式中去。
英語和語文一樣,是一門語言,一個工具,所以這就決定了,學習的方法跟數理化不一樣,需要、也應該遵從天然的“語言敏感期”,重視積累和運用,最后才能厚積薄發,開出花來。
之前很多媽媽跟我說,這些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學起來沒效果啊,這里有個巨大的誤區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就是:孩子到底算不算“0基礎”。
這件事情弄不對,那可能后面整個的學習計劃都不對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0基礎”不要單純的理解為有沒有學過英語,也不要以孩子的年齡或者年級來決定,而是找到孩子的實際英語水平和實際的語言能力。
舉個例子。北京是一年級開英語課,但如果孩子上的是雙語/國際幼兒園,或者從五歲就開始上新東方這類系統性英語課程,入學時的英語水平肯定是比0基礎同齡孩子高的。但單就語言能力來說,相對年齡大的孩子可能是偏低的。
(注:所謂系統性英語學習,指的是有專業老師,按照某種連貫的體系進行英語知識傳授,而不是簡單地磨磨耳朵、或者會幾句日常對話。)
而有些孩子,可能3年級左右剛開始系統的學習,這個時候他的英語水平可以算作0基礎,但就語言能力來說,會比學齡前或者低年級孩子高很多。
不同的英語水平和語言能力,學習方法,分級閱讀、教輔的選擇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這件事。
很多人說,孩子一定要在學齡前學英語,這個時候是“語言敏感期”,錯過這個黃金時間就晚了。
這句話我贊同一半。
確實,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抓住“語言敏感期”可能后面的學習會更省心省力,但也不是說,錯過這個時間就學不好了。
像我們這一代,好多都是初中才學英語,但也并不妨礙出國、留學、做深入的學術研究等等。
所以,3歲開始啟蒙固然好,但6歲8歲也不晚。(當然了,就目前我們的教育大環境來看,如果小學3、4年級以后還沒開始啟蒙,那可能...真的有點晚。)
比幾歲開始啟蒙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跟語文一樣,英語的學習就離不開“聽-說-讀-寫”這幾個步驟。
聽力輸入要有效
有了輸入才能有輸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想想我們小時候,在開口說話之前,其實已經聽周圍的人講了一年多的話。
但是為什么有時候“孩子聽了也不懂,也不會說”?
這是因為“聽”不能找到音頻資源就直接給孩子播放,這樣的隨意播放對孩子來說大概率只是一段BGM,跟聽白噪音沒什么區別。
聽其實就是“磨耳朵”不僅僅限于音頻,視頻、動畫都可以。
不管是音頻還是動畫,有效的聽力輸入,最重要的是”內容的可理解性“,也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在聽什么內容。
學齡前和低年級可以用小小優趣,資源豐富,分級細致,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如果是三年級起,就不建議再用動畫片的形式了,可以用傾聽者里的相應資源。不過,建議讓孩子先學習一些單詞再聽,效果會更好。
單詞的學習我非常推薦《4000詞》,學齡前到小學六年級都能用。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用法和側重點,學齡前和小學一二年級可以學習高頻詞,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做更多的單詞累積。
其次是輸入的時長和頻率,如果只是零零碎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聽,也沒什么效果。語言類學習重在積累,所以每天堅持還是很重要的。
分級閱讀要適合
現在市面上分級閱讀很多,簡直眼花繚亂,我之前也寫過,不知道分級閱讀怎么選的,可以先看看這篇文章。
這里我想提醒的是,選分級閱讀一定要有章法可徇:
一是要根據孩子的水平循序漸進,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兼顧趣味性。
循序漸進可能大家都懂,就是閱讀材料要堅持二八原則。
一本書里80%的單詞孩子是認識的,才能算是螺旋式上升。不認識的單詞太多,孩子可能會被打擊從而喪失興趣。
而趣味性一定要根據孩子的閱讀理解水平的來選擇。
比如雖然孩子是0基礎,但是你讓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去讀RAZ的aa或者a級,他會覺得很枯燥。這個時候可以選牛津樹,有一些小故事,會讓孩子更容易堅持。
另外如果孩子讀到一個級別好像再上有點困難,那寧愿讓孩子換一套差不多藍思值的書閱讀,也不要硬著頭皮讓孩子往上。
對于剛啟蒙的孩子來說我建議給孩子配1-2套分級閱讀。
我比較喜歡的是RAZ、牛津樹、紅火箭,還有PM彩虹英語都不錯。
牛津樹故事性比較強,學齡前可以像中文繪本一樣,進行親子共讀。三年級起點,因為孩子理解力是夠的,所以可以試著從3級開始讀。
而PM彩虹英語和紅火箭更適合學齡前和一年級0基礎的孩子。
這里還想跟大家說說自然拼讀。
我以前就分享過,自然拼讀不適合0基礎的孩子學習。有一定的單詞基礎,學習來更有效率,要不自然拼讀會成為孩子和家長都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道理很簡單,就以我們的語文來打比方,孩子也是先認識部分漢字,再學習拼音的,然后拼音再輔助孩子識字。
另外,自然拼讀真的不是速成的。每周1-3個字母或音節,是比較合理的節奏,即使想快一點也不建議超過5個字母或音節,要不孩子學了也就忘了,也沒辦法在閱讀中用起來,就失去學習自然拼讀的意義。
刻意練習也需要
英語跟語文學習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但對于英語為非母語的我們來說,英語比語文更需要刻意練習。
學齡前和低年級的孩子暫時不需要太多的練習,可以做一些趣味游戲來加深孩子對單詞、句子的理解。
但是三年級以上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配合練習題來學習。即使三年級剛開始英語啟蒙,也要配合學習的內容選擇適當的題目來鞏固。
對于語言類的學習,我一直相信欲速則不達。
每一門語言要真的學好、理解、運用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我們的母語,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才能完成良好的表達。
所以很多在小學低年級就對孩子的英語很焦慮的家長也可以稍微寬寬心,只要我們堅持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孩子就會有厚積薄發的時刻。
如果看完這一篇文章大家還有關于英語學習的疑問或討論,明天中午12:30我會在直播間,跟大家一起聊聊,具體的磨耳朵、閱讀可以怎么做。另外,還會有傾聽者漲價前的最后一次優惠。
大家可以點擊下面紅色按鈕預約,就不會錯過了。
———— /END/ ————
?認可我的觀點,別忘了點贊和在看
標簽: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