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疫情中, “鐘南山”這個名字對于中國人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當時,一張他在高鐵休息的圖刷爆朋友圈,讓無數中國人敬佩。
我們在感嘆他“醫者仁心”的時候,更是驚訝于他的逆齡形象,真的是實力證明“擁有84歲的年齡,28歲的身體”!
近日,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擴散,歐洲國家開始考慮借鑒中國經驗。
前天,一條#鐘南山院士全程英語分享中國經驗#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大家羨慕鐘南山院士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
網友評論稱,寶藏老男孩,您辛苦了!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35歲才開始學英語!
鐘院士在大學期間主修俄語,英語相對較弱,現在,其實他35歲才開始學習英語。說起改變鐘南山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41年前,那年他43歲。
1979年,鐘院士通過了國家外派學者的資格考試,當時全國及格線45分,他考了52.5分,而且他當時工作很忙顧不上復習。
通過了考試,鐘院士就成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向英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
鐘南山,他有一顆敢挑戰自己的心臟。很多人覺得43歲對一個人來說已經改變不了什么,或者也不想去改變什么,但鐘南山院士回憶稱:“雖然已經43歲,但我下了很大決心,強烈地希望能到國外學習一些先進技術。”
43歲那年,他趕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都是世界級名校。
因為之前英語底子薄弱,鐘院士進入世界名校進修后,壓力也是相當大,他為了學好英語,下了一年的苦功。
“想要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先解決聽力的問題。”鐘南山深知這個道理。那時候,每天做完實驗,他都要花一個小時來練習聽力,不斷地磨耳朵,反復聽。
如何練?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辦法:反復聽磁帶,泛聽,精聽,聽寫等。就這樣,他一做就是幾個月,一寫就是幾十本,于是聽力就慢慢好起來了。
△央視采訪截圖
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鐘南山還透露了在英國留學期間,他經常用英語寫信給國內的父親鐘世藩,他的父親曾在上世紀30年代就取得了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每一次回信中父親都會用紅筆對每句話字斟句酌地修正,非常細心耐心地將表達不當的地方進行批改。
除此之外,在留學期間和老師互問互答,與同學進行日常對話,還有各種全英語醫學專業講座等等,都給了他以莫大幫助。在耳濡目染中,英語思維開始建立起來,不同場景的用語已然熟記于心。
后來他成為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榮譽博士,不僅主編《英中日圖解醫學詞典》,更是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各類研究論文。
2003年,鐘南山院士曾到16個國家和地區做英語演講。鐘院士的英語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科研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認可!
一起感受下鐘院士的全英文課堂:
△鐘南山院士給學生全英文授課
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外媒鏡頭前談笑風生,鐘南山院士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并不是他多么天賦過人,只是他背后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1、 多聽多練。磨好耳朵是說好口語的第一步。在不斷有聽力輸入的過程中,不僅能鍛煉英文思維,更能培養起我們的語感,有輸入才會有輸出。
2、 浸入式環境。一個浸入式的全英文環境對學好英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英語本身它就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工具,只有使用它,才能真正的學會它。我們平時的線下英語學習,每周那有限的幾個小時英語課堂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讓孩子學好英語,真的有那么難嗎?
家長可以回想下我們從小學習母語,就像學吃飯一樣自然。所以重點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的學習環境。而點點英語,浸入式的英語環境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這是最理想,也是最有效的英語學習模式。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鐘南山院士用行動證明了學好英語并不難,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年至中年的鐘南山都能零基礎學好英語,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那么,對于當下絕大多數的同學們來說,也是一樣,英語能力是大家交流和學習過程中最大的一道坎。并不是出了國你的英語能力就能自然而然地變好。它更需要不斷地積累、輸入、練習,最終流利地輸出表達。
疫情仍未消除,鐘南山院士至今仍奮斗在一線發光發熱,我們也在家中抗擊新冠肺炎,擁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時機!
在學習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多給自己一些耐心,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細水長流的聽力輸入和堅持,相信待到春暖花開,我們也將收獲一份讓人羨慕的英語水平!點點的寶貝們,加油!
點點英語承諾
堅持每天闖10關
0基礎孩子
一年時間
英語聽說水平達到小學六年級
點點英語課程五大優勢
課程科學輕松趣味高效,孩子學習動力強
隨時隨地獨立學習復習,家長輕松,解放時間
遵循兒童語言習得規律,聽說讀寫的順序
有效聽力輸入達到自然輸出,英語脫口而出
學習結果可量化以及課程超高性價比
·END·
點點英語
科學 · 趣味 · 高效